中加基金:双碳战略落地两年,投资逻辑变了吗?
作者:知识 来源:焦点 浏览: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5-07-05 21:04:37 评论数:
2020年9月22日,中加战略我们国家领导人庄严宣布:中国力争 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基金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双碳双碳战略正式确立,落地两年逻辑投资大幕也由此拉开。投资
两年以来,中加战略以新能源为代表的基金双碳赛道演绎了一波又一波行情,成为A股市场上最热门的双碳投资主题之一。以为例,落地两年逻辑自2020年9月22日以来,投资该指数累计上涨了54.97%(数据来源:iFinD,中加战略截至20220915)。基金
双碳战略确立很快就要满两年,双碳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落地两年逻辑但最近二级市场上新能源产业链却迎来大幅波动,投资双碳的投资逻辑是否有变化?经过广泛的投资挖掘后,目前还有哪些领域仍是“沧海遗珠”?投资者如何甄选双碳投资标的?对这个炙手可热的赛道,大家心里恐怕都积累了很多疑问。
小编专门请来中加基金权益投资部负责人、中加低碳经济六个月持有混合(A/C:014478;014479)基金经理李坤元来为大家答疑解惑。
李坤元目前担任中加权益投资团队负责人,从业已有15年之久,其中投资经验超10年,能力圈广泛,研究领域覆盖新能源、制造、医药、食品饮料、社会服务、零售等多个行业,擅长景气度投资,偏好用产业的眼光来投资企业,历史管理产品曾五次斩获“金基金”“明星基金”等权威奖项。
Q1:
双碳战略和我们生活以及资本市场有什么关系?
李坤元:双碳战略是贯穿我国未来用能体系的重要战略部署,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发电端来看,传统的火电将逐渐被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所替代,传统煤炭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有望得到改善;送电端来看,电网的互联互通将会更加紧密,为了承接新能源而构建的新型电网将会更加稳定;用电端来看,居民和工商业的用电费用将会更加合理,错峰用电的习惯将更加深入人心。而与其相关的投资机会主要也是从发电、送电和用电三个方面去展开及挖掘。
Q2:
在您看来,双碳战略的核心投资逻辑是什么?
李坤元:双碳战略的核心投资逻辑是去挖掘双碳战略所带来的产业变革,寻找因变革而实现估值重塑和业绩高增的板块和标的。双碳战略规划涉及到整个社会用能系统的转换,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决策过程,带来的是原有电力系统的设计和重塑。简单来说,发电端来看,原来占主体地位的火电将会慢慢退出,风光为主的新能源占比将会逐步提升;送电端来看,特高压将承担起省间余缺互济的功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大动脉;用电端来看,用户侧将逐步建立起全新的用电习惯,并运用多种方式如储能去平滑峰谷电价带来的用电成本波动。发输用三端的变革过程将涌现大量投资机会。我们将通过自上而下的方法,尽力去把握高景气度赛道中具有较高成长性和确定性的标的。
Q3:
大家对低碳经济投资机会的关注往往集中在风电、光伏、新能源车等少数几个领域,但其实低碳经济囊括领域非常多,您觉得还有哪些市场关注较少、但投资机会还不错的领域?
李坤元:我们觉得下面几个领域长期投资机会不错,但目前市场关注度还比较低:一是长时储能领域。随着风电光伏的大比例上量,其出力不稳定的缺点越来越明显,储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长时储能就是解决跨期调节能力短缺的关键。二是火电灵活性改造领域。火电是支撑新能源的稳定电源,未来它的使命更多是在容量端给绿电做支撑,是新能源相关的配套投资机会。三是核电、水电相关领域。它们是稳定出力的能源,在未来的能源体系中起到压舱石的作用,现在估值水平也较低,是布局的较好时机。
Q4:
低碳行业投资具有周期长、涉及行业和生产链条广泛、市场变化剧烈等特点,要做好低碳投资并不容易,作为中加低碳经济的基金经理,您如何规划投资,以规避上述风险?
李坤元:首先要时刻关注行业的技术进展。低碳行业更新迭代极快,相关的设备和主材厂商可能会出现较大变化,包括老旧产能出清和新进产能迅速释放等,这些都会带来板块性的变化。其次是降低短期情绪的影响。由于快速扩张,产业链会经历很多排产、出货等指标的变化,由此带来股价短期波动在所难免,投资时要尽量减少此类指标的干扰,坚定长逻辑。
Q5:
普通投资者该如何把握低碳投资机会?
李坤元:一方面,投资者可通过多种渠道关注相关政策的进展,分析国家的发力方向,在这个方向上进行相关的投资布局;另一方面,可关注专业投资人士的路演和分析,增加自己对双碳的认知水平,这样才能避免短期波动造成的不理智投资操作。此外,资产配置要合理分散,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更不要将应急的钱用作投资。
Q6:
市场上双碳相关主题基金越来越多,大体可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基金,投资者该如何选择?
李坤元:主动型基金以超越市场收益率为目标,对基金经理依赖程度高,管理费相对更高,投资策略更积极;而被动型基金以获取市场平均回报为目标,对基金经理依赖程度低,管理费比较低,目标是紧跟指数,投资标的比较透明,策略相对保守。
投资者如果对基金经理比较了解,认可其投资理念和风格,且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可以考虑主动型基金,在承担相对高一点风险的前提下,在博取行业β的同时,还能争取基金经理通过甄选股票而获得的α。如果投资者对基金经理了解较少、信任程度还不够,但看好某个赛道,就可以选择类似ETF的被动型基金,去争取行业的β。
Q7:
您管理的中加低碳经济成立以来整体表现不俗,您重点投资哪些领域?
李坤元:我们重点关注三大方向的机会:一是能源革命带来的上中游制造端投资机会,包括新能源车、新能源发电相关(光伏、风电、储能)的中游大制造方向;二是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低碳的行业,包括集成电路、消费电子、计算机等方向;三是新能源制造相关的上游原材料机会,如新型材料和上游原材料短缺环节。
Q8:
在挖掘相关投资标的时,您是如何进行筛选与研究的?
李坤元:我主要秉承自上而下的投资风格,先从政策出发,筛选出产业变革中最受益的环节,如平滑风光出力而必须配置的储能,这些板块确定性较高,国家政策往往也会向其倾斜,景气度和业绩释放都有较为长期的保障;同时我会去分析竞争格局,如两网侧带有地域属性和牌照属性的业务,这些领域竞争格局稳固,政策倾斜较大。
挖掘出景气板块后,我再在这些板块中寻找优秀的标的。我一般会从管理层、股权架构、盈利能力、盈利质量和竞争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估,最终优中选优,在景气度高的板块中甄选比较优秀的标的,如确定性强的龙头标的和弹性大的成长标的,寻找产业变革中的确定性和成长性。
看完李坤元的分享后,大家对双碳战略是不是有更深的了解呢?如果看好双碳投资机会,认可她的投资逻辑和风格,不妨多关注她管理的中加低碳经济六个月持有混合(A/C:014478;014479)。该基金聚焦低碳经济主题相关投资机会,重点关注清洁能源替代的能源生产端,新能源产业链等能源利用端,以及节能环保等减碳支持端中高景气行业的优质标的,股票投资比例60%-95%,其中“低碳经济主题”证券投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投资范围涵盖沪港深三地,可以更好的分享双碳投资机会。
中加低碳经济六个月持有混合今年3月下旬成立,趁着当时市场大幅调整,择机配置光伏、风电、新能源车、绿电等相关标的,取得了不错的投资绩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不代表对中加低碳经济的业绩保障。产品收益受股市、债市等影响可能会有波动风险,敬请投资者注意。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目前给予中加低碳经济中风险评级,对运作后的基金风险等级将定期进行评价更新。投资人在进行投资决策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并根据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综合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具体以销售机构评价结果为准,投资人在购买基金时需按照销售机构的要求完成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风险之间的匹配检验。中加低碳经济投资范围包括港股但并不必然投资港股,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可能面临汇率风险、香港市场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中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公司股东并不直接参与中加基金旗下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投资者进行投资时,应严格遵守反洗钱相关法律的规定,切实履行反洗钱义务。基金对于每份基金份额设置6个月的最短持有期限,基金份额持有人面临在最短持有期限内不能赎回或转换基金份额的风险。